首页

国产足恋视频综合

时间:2025-05-25 10:15:39 作者:“有里有面”,做好城市更新“绣花功” 浏览量:94008

  中经评论:“有里有面”,做好城市更新“绣花功”

  “人民城市人民建,人民城市为人民。”近日,中办、国办印发的《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明确提出,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建设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”。

 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,会在新陈代谢中不断成长。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质,从“有没有”转向“好不好”,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经历深刻转型。城市更新,一头连着民生福祉,一头连着经济发展,既关系到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,又是扩大内需、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。

  近年来,随着各地城市更新行动逐步推进,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也在不断增强。数据显示,2019年至2024年,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,惠及居民4800万户、超过1.2亿人,共改造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,增设停车位387万个,建设养老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.8万个。

 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。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,既有的需求标准在提高,新增的需求类型更丰富,但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还存在设施不够健全、功能不足、安全隐患等短板弱项。《意见》从顶层设计层面明确了城市更新行动的路线图,也为未来各地推进相关工作按下了“加速键”。

  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,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,构建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,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,优先补齐民生领域公共服务设施短板,全面排查城市基础设施风险隐患,增加群众身边的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,不随意拆除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、古民居……《意见》围绕打造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提出了诸多务实举措,说到底,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能够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、更舒心、更美好。

  尊重人民群众意愿,顺应城市发展规律,告别以往的大拆大建,做好微改造的“绣花功”,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求,也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。为此,不仅要在民情民意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,解决好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,还应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在城市更新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。

  城市更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,涉及方方面面。无论是全面开展城市体检评估,还是建立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、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,都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一根基。推进城市结构优化、功能完善、文脉赓续、品质提升,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,需要坚持实事求是、因地制宜,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绝不能搞劳民伤财的“面子工程”、“形象工程”。

  在城市更新行动中,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,强化精准思维,力戒形式主义,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,办一件成一件,才能使城市既有“面子”更有“里子”,让人民生活更加美好。(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马来西亚交通部长:竭力恢复MH370航班搜索工作

“桃花春色暖先开,明媚谁人不看来。”近日,北京气温逐渐回升,山桃花也进入盛放期。3月22日,在国家植物园山桃花溪景区,一泓春水沿石阶奔流而下,数十株山桃花在水边迎风绽放,远处的青山绿柳与桃花溪水交相辉映,宛若一幅优美的春日画卷。目前,园区已经收集80余个桃花品种,花期可从3月中旬持续至5月上旬。

小龙虾供应持续偏紧 价格指数企稳回升

实施细则》还对支付机构设置了不同时长的过渡期。据介绍,根据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》,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为5年。由于各支付机构设立时间不同,支付业务许可证到期日也不同。为保障行政许可相对人权利,《实施细则》将过渡期设置为《实施细则》施行日至支付业务许可证有效期截止日。《条例》施行前已设立的支付机构,拟继续从事核准的部分或全部支付业务的,应当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换发长期有效的支付业务许可证。此外,个别支付机构需要一定时间调整以满足净资产有关要求,为确保平稳过渡,《实施细则》对净资产与备付金日均余额比例要求也设置了同等时长的过渡期。

注意防范!青海省将出现今年最强降水

辽宁有效提升服务效能,提升入境旅游支付服务便利化程度,开展便利化支付硬件布设工作,大连金石滩景区建成辽宁首个境外游客支付服务中心。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辽宁省分行等8家金融机构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推动“百城百区”金融支持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各项惠民惠企措施落实到位。

上海进博会现场 机器狗为现场记者送祝福

湖北省委副书记、省长王忠林在会上表示,湖北搭建了科创供应链、贸易供应链等供应链平台,安全畅通、开放包容的供应链成为共享繁荣的“共赢链”。湖北将聚焦贸易畅通,大力发展跨境电商、数字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,合作共建湖北—欧洲、湖北—拉美海外仓,打造高效链接国内国际市场的高水平经贸平台。

重庆南山五万余株杜鹃花迎春绽放

封建农奴制在西藏有悠久的历史。三大领主土地占有制从公元10世纪开始就逐步形成,并迫使所有农奴与他们建立起人身依附关系。和平解放前,长期实行的封建农奴制度,逐渐形成占西藏总人口不足5%的农奴主占有西藏绝大部分生产资料,垄断着西藏的物质精神财富,而占人口95%以上的农奴和奴隶没有生产资料和人身自由。三大领主通过占有农奴人身,将其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,绝对禁止逃亡。与此同时,寺院长期垄断教育,且有机会接受教育的僧人更是少数,导致西藏人口的文盲率一直居高不下。自给自足的经济、三大领主的压迫、神学禁锢的思想、对外隔绝的环境,使得西藏社会长期处于一种步履蹒跚的状态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链接文字